省政府副省长凌成兴在全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现场会上的 讲话 |
同志们: 这次全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现场会,是在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推动全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再创佳绩的一次动员会、加油会、鼓劲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十五”期间我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发展成果,交流发展经验,进一步研讨“十一五”期间我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努力保持“十一五”开局之年的良好态势。 昨天,与会代表分别参观考察了南昌的银志服装城、南昌卷烟、京东实业、雪津啤酒、煌上煌、南昌亚啤和九江共青开发区的回圆服饰、深傲服装、鸭鸭集团、华达医材,以及南大共青分院的设计展览等。刚才,表彰了“江西十大原创食品知名品牌”和“江西十大原创服装品牌”,共青开发区、江西润田、煌上煌、金佳谷物、洪都制衣、天翔纺织等单位作了大会发言;四特酒、百勤异VC钠、信丰县政府、五丰食品、广丰工业园、江西涤纶厂、共青鸭鸭集团、回圆服饰、南康市政府、华孚纺织等单位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大家普遍感到,有亮点、有特色、有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省经贸委涂勤华主任通报了“十五”期间我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了“十一五”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一五”发展的目标,部署了下一步的有关工作。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十五”全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的主要成效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食品、纺织服装行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我省食品、纺织服装行业发生了喜人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销效益的成效。2005年,全省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0.6亿元、利税48.27亿元、利润12.1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37倍、1.21倍和1.30倍;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6.6亿元、利税8.8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6倍、4倍,实现利润由亏损7700万元转为盈利3.1亿元。特别可喜的是,食品工业中的南昌卷烟厂进入全国食品工业500强、同行业前20位,四特酒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1位,汪氏蜜蜂园综合效益水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德兴异VC钠成为全国同行最大的生产企业之一;纺织服装工业产、销及效益增幅均居中部六省同行业首位,分别居全国同行业第四、第二和第九位。 二是引资创业的成效。通过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和推动全民创业,南昌市引进了中粮集团、雪津啤酒、亚洲啤酒、统一、娃哈哈、润田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和南昌银志纺织服装城年产700万打针织服装等一批大的纺织服装项目,发展了一大批本土食品、纺织服装企业。共青开发区“千方百计引进外地服装企业、一心一意发展本土服装企业、想方设法做活国有服装企业”这三句话,有内容、有措施、有成效,先后引进了香港中羽服装、台湾翔宇染整、国际工贸城等纺织服装大项目。 三是结构调整的成效。食品工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占食品工业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米制贝壳粉”、“速食通心粉”填补国内空白,也对我省大米深加工转化起到了示范效应;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加快,全省共有绿色食品503个、有机食品242个,有机食品的生产企业和产品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涉及食品行业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国家级食品工业强县2个。纺织特别是服装行业打破了纯贴牌加工的单一局面,基本形成了以羽绒服装、针织服装为主,西服西裤为辅,服装、棉纺、针织、化纤共同支撑的产业格局,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了一批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批特色园区,促进了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 四是产业集聚的成效。“十五”期间,全省纺织服装工业最大的特色和成效,是企业集群突出、产业集聚明显。南昌市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九江共青城的羽绒服装、赣州南康的西服西裤已经呈现较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先后成为我省的“三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南昌市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量3.11亿件,占全省的71%。共青城的服装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潜力大,有纺织服装企业160多家、从业人员25000多人,产业门类全、配套产品多、产业链条长,基本形成了纺织、服装、印染、整理、制线、拉链等为一体的、上下游相衔接的服装产业集群。赣州南康聚集了363户以西服西裤加工为主的企业,年服装生产能力近2亿件,带动了服装面料、辅料市场、运输及服装培训等行业的发展。 五是工农互动的成效。食品工业与农业紧密相联,是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工兴农的结合点。“十五”以来,一方面,立足“三高”农业、特色农业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深化、拓宽食品工业的发展领域;另一方面,食品工业的发展又带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深化了加工度、延伸了产业链,发展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省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食品)15家,有
12家企业和7个基地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建立各种基地2200多个,种养面积1700多万亩,带动 300多万农户走上劳动致富的道路。 二、“十一五”我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的总体要求 我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竞争弱、做大做强慢等明显差距和不足。食品和纺织服装工业与农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作为农业大省,我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为发展食品和纺织服装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条件。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江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食品、纺织服装工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全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战线要按照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把握良好战略机遇,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不断做大、做强、做优食品、纺织服装企业。为此,必须实现“三个翻一番”、呈现“三个新格局”、做到“三个坚持”。 “三个翻一番”: 一是工业产值翻一番。到“十一五”末,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力争跨越26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多;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1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 二是销售收入翻一番。到“十一五”末,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8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2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 三是利税总额翻一番。到“十一五”末,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利税总额力争达到12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其中:利润28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其中:利润8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 “三个新格局”: 一是企业规模的新格局。到2010年,全省食品工业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企业1户,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企业10个,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企业达100户以上,全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到千户以上;全省纺织服装工业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8户,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20户。 二是名优品牌的新格局。到2010年,全省食品工业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8个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全省纺织服装工业培育3-5个服装区域品牌、5-8个中国纺织服装名牌、18-20个江西名牌产品(其中:3-5个中国服装名牌,10-12个江西名牌服装产品)。 三是产业基地的新格局。到2010年,全省形成6大食品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南昌市民营科技园和昌东工业园为载体的饮料、方便食品制造业生产基地;以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的禽类及蛋制品加工业基地;以南昌长堎工业园为载体的以保健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制造业基地;以南昌亚啤、阳光乳业等企业为骨干的青云谱区饮料、乳制品加工业基地;以广丰工业园为载体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以德兴市九都工业园为载体的食品与食品添加剂制造业基地。全省纺织服装工业形成3-4个省级服装产业基地,1-2个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纺织服装工业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指标增长、又要注重能源和环境指标发展,既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又要千方百计保护好生态环境,既要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要注意污水处理、特别要注意环境保护、特别要注意资源综合利用。按照推进“五化”、建设“三个江西”的要求,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循环利用并重,引导企业“从节约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循环经济中求发展”,培育发展一批节能型企业。 二是坚持集约经营。食品、纺织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集约经营方面潜力很大。一方面,要坚持企业的集约经营。加快食品、纺织服装企业的做大做强,逐步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重点培育几个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发展拉动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骨干龙头企业,增强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土地的集约经营。土地作为一种要素资源将日趋紧张,要鼓励企业提高单位面积投资额、鼓励企业增资改造扩产、鼓励企业建多层生产车间,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三是坚持效益优先。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食品、纺织服装企业坚持效益优先,要以市场为导向,既满足消费市场不断增长的多层次需求,又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追踪国际国内新技术的发展,突出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加快技术进步步伐,促进产业升级;要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培育发展一批利税大户。 三、当前我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当前,我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各地、各部门和食品纺织服装企业要抓住难得机遇,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招商引资是扩张总量的有效途径、是搞活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几年,食品和纺织服装工业取得的喜人成效,与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大力招商引资是分不开的。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做大食品、纺织服装工业总量,要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食品、纺织服装企业进入,加快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增长点。要特别注意承接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落户,提高企业的档次和产业的层次;要特别注意依托已经初具特色的各类工业园区,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不断壮大产业基地竞争力;要特别注意高起点引入织造、印染后整理、水洗、绣花及服装专业市场等产业配套项目,延伸完善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的产业链。 二是抓住全民创业不放。在招商引进一批食品、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同时,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战略决策,千方百计激活本土创业者,加速民营经济进入食品、纺织服装行业,促进食品、纺织服装行业做大做强。要学习借鉴南昌市青山湖区、九江共青开发区、南康市、广丰县等地支持、扶持、发展民营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创业发展一批本土成长性好、扩张能力强的食品、纺织服装企业,做强做大一批有潜力有前景的入园落户食品、纺织服装企业。 三是抓住自主创新不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做大做强。要鼓励企业多形式多途径进行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是加大“三个力度”: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加技术开发费用的提取和投入;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提高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食品、纺织服装工业的应用,改造和提升产业层次;加大产学研推进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加快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抓住品牌建设不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的最大变化在于,过去是单纯的“产品竞争”,现在是产品的“品牌竞争”。国内外知名企业无一例外地把品牌建设置于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说明品牌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品牌是企业拓展市场的前提。这次表彰的“江西十大原创知名食品品牌”和“江西十大原创服装品牌”,都是品牌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全省食品和纺织服装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品牌建设的意识,加大品牌宣传的力度,打响省产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以品种开拓市场、以品质赢得市场、以品牌占领市场,利用品牌效应,把市场做大、把企业做强、把效益做好。 五是抓住重大项目不放。投入就是后劲,投入就是潜力。加快食品、服装工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实施一批技改投资项目。按照“十一五”规划,食品、纺织服装工业重大项目66项,总投资217.6亿元。当前,尤其要抓紧、抓好南昌亚洲啤酒第四期扩建、德兴VC钠食品添加剂产能扩建、蓝宝实业啤酒饮料、宜春青龙高科南方有机油茶产业化、九江汇源三期工程、江西新时代大豆深加工、泰和生物谷食品工业园和赛得利化纤粘胶短丝及增资扩股、浙江永利实业聚酯熔体直纺差别化FDY建设、江西凤竹纺织棉纺生产线、江西富尔泰服装加工、江西化纤化工醋酸乙烯、弋阳江南涤化超细旦涤纶低弹丝、江西柳新实业公司安全防护用品等项目的建设实施和前期论证工作。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发展食品、纺织服装工业中,要认真贯彻国务院近期颁发的《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资源综合利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项目建设和实施中,要依法淘汰“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项目和技术装备,着力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处理与综合利用,大力扶持、发展资源节约型、节能降耗型企业,促进食品、纺织服装产业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同志们,“十一五”是我省食品、纺织服装工业加快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契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快食品、纺织服装工业的做大做强,为加速工业崛起作出更大贡献,为推进“五化”、建设“三个江西”作出更大贡献,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