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市场正在被外资看好

  (2004-05-10)
    可口可乐公司高层近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称,为了保证公司的赢利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公司将市场开发的重点放在中国的农村市场上。这表明中国的农村市场已经成为一些外资企业新的开发重点。 
     
     国家农村政策成为外资进入农村市场的指路标 
     
     为了让农民的钱包尽快鼓起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去年一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就开了两次,这是历史上所没有的;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出第一号文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新的一年,全党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并相应出台了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这些具体措施无疑为保证农民今后增收提供了有力保证。农民收入的增加必将带动消费需求的增加,具有10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将成为消费强劲的巨大市场。这一切对外资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重新认识农村市场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很平衡,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明显,因此我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作为较为分散而消费又较为薄弱的农村市场长期以来并不被外资公司所重视,这些企业更愿意在消费能力强、消费集中的大中城市开展营销活动。 
     
     但近些年来,城市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国内企业开发农村市场的成功也给予外资公司以新的思路。娃哈哈集团的非常可乐实行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尽管两乐在中国占领了二十几年的市场,但农村仍是其市场空白,非常可乐避开两大可乐的夹击,深入广袤的农村,不仅避免了国内几大可乐企业相继倒闭的覆辙,而且越做越大,开始不断蚕食两大可乐的份额。这个范例对跨国巨头们来说,是挑战,也是启迪。 
     
     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实际上,可口可乐公司已经享受到农村市场开发的成果了:去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增长额相当可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农村市场的开发与渗透”,可口可乐公司的公关副总监翟嵋说。尝到甜头的可口可乐公司将加大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力度。 
     
     今年年初中粮可口可乐投资1200万美元在甘肃建厂,这是中可公司继在吉林、天津、湖南、广东、海南等5地后建设的第六家生产厂。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厂这是其实施新扩张战略———向农村挺进的重要一步。可口可乐公司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其他措施,包括将向农村地区投放7000台带有公司标志的冷柜;在农村开展“一元钱可乐”计划,即重新推出玻璃瓶可乐,这种可以退瓶的可乐将降低农民的消费支出。目前这些措施已经进实际入操作阶段,公司开始着手对进入农村市场的经销商开展培训,也正在寻求玻璃瓶制造合作伙伴。 
     
     康师傅方便面走的则是一条捷径,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注资3亿元人民币与中旺集团合资合作成为其进入农村市场的手段。 
     
     康师傅一向投资谨慎,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经过了多方的考察、比较,最终才选定了中旺。而且,双方的合作采取各占50%股份方式,康师傅旗下的天津顶益以现金3亿元出资,中旺则以现有企业资产进行实物投资。康师傅不仅没有要求控股,而且在投资方式上采取了“高姿态”,表现出对合作的极大热情。知情人士透露说,康师傅以这种诚意与一家民营企业合作,关键之处就在于中旺已经建立起来的农村销售网络。位于河北邢台隆尧县的中旺集团成立于1999年9月,刚起家时只有一条班产3万包的小型生产线,40多名职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厂,立足于河北这个小麦大省的资源优势,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开拓农村市场、定位农民和城镇工薪阶层的营销战略。因此,短短几年时间,中旺的产量、销量直线上升,已经形成了年产4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行业的一颗新星。而多年来,康师傅已经在大中城市打下了良好的营销基础,如今与中旺合作可以更快速的进入农村市场,从而一举实现“一统天下”的霸业。 
     
     国内企业面临新考验外资进入农村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虽然反映出我国农村改革取得的成果,但对于那些长期以来依靠农村市场生存的企业来说却是严峻考验,这些长期以农村市场为依托的企业往往实力不强,在设备、工艺、产品、营销手段等方面与外资公司不可同日而语,只能利用价格优势来竞争 
     
     随着外资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外资企业也势必会调整价格策略,就像可口可乐“一元钱”计划,因此本土企业的价格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如何应对新的竞争成为这些企业所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