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停榨的2005/2006年榨季生产中,我国食糖市场发展超出预料,现、期货价格均创出历史新高,产糖区一片繁荣景象。但业内人士指出,高价格掩盖矛盾与问题,大繁荣潜伏隐患与危机,我国食糖市场还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
业内人士建议,国家要依法调控市场,建立起工商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农工商各得其所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中国糖业进入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2005/2006年榨季,受国内减产、国际市场糖价大幅提高、能源因素、国家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国食糖价格节节上升,现期货价格均创出糖市最高。糖价从新榨季初期的3500元/吨,上涨到春节前的5100元/吨,随后涨到5500元/吨。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后,糖价维持在4500元/吨左右。
在高糖价剌激下,与糖有关的各个环节都兴奋起来,一些地方的糖料大战如火如荼,一些地方突现了种蔗高潮,个别市还调整大片水田种甘蔗,似乎已经判断下个榨季仍然有高糖价。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高价格掩盖了糖业的矛盾与问题,大繁荣中潜伏着糖业的隐患与危机。消费不足而带来的供求失衡、糖业深层次的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糖业仍然面临挑战。
——食糖消费增幅将减缓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食糖消费量稳定增长。南华糖业公司副总经理、原中国糖业协会秘书长焦念民说,近期的高糖价,特别是处在大波动状态下的高糖价,已影响到食糖消费量的稳定增长。食糖发展需要消费空间,如果糖价过高,就很难销售出去,应注意各个方面的消费能力,特别是我国农民收入低,消费困难这一现状。
同时,我国食糖市场是一个有大量替代品的市场,蔗糖应该考虑替代品的竞争威胁。众多迹象表明,在高糖价下,一些传统的食品加工业正在选择食糖替代品。而食品加工业曾拉动了我国糖业快速发展,如在2000年-2004年,我国糖果生产增加了70%,糕点产量增加了一倍多。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马占平说,当前糖的替代品在不断增加,对于糖精国家予以限制,而对淀粉糖国家是鼓励的。2000年全国产淀粉糖119万吨,去年增至430万吨。一旦食品企业改用淀粉糖,这种替代过程将是不可逆转的。此外,如甜蜜素等化学合成甜味剂也在国家控制之外。
——糖业将面对高成本和低价格挤压
糖价涨跌剧烈,但糖料价格却易上难下,人力资源和其他生产成本也将呈刚性上涨。焦念民说,根据近几年各种农作物的比价关系看,糖料价格再回到250元/吨以下的可能性不大,而能源及其它原辅材料的价格将在高价位运行,同其它产品一样,我国糖业也进入了高成本阶段。同时,国内食糖市场和国际食糖市场是互通的,而国际糖价总是呈短期的极高价格和长期的相对低价位交替出现的规律。因此,全行业将不得不面对日益高涨的原料、能源及人工成本。
——糖业结构调整步伐减缓
上世纪末我国糖业全行业结构调整,一大批规模小、原料无保障、资产负债率高的糖厂先后退出制糖行业,糖厂体制也发生根本改变。马占平说,过去以国有企业为主,现在出现了大型企业集团。过去全国有500家企业,平均年产糖1.6万吨,现在是216家,平均年产糖4.6万吨,年产量15万吨的有17家。结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糖业的发展和食糖市场的稳定。
但受高糖价的刺激和部分地方政府的疏于管理,一批关闭破产的企业又相继恢复生产,一些资产状况极差的企业也在死灰复燃,结构调整的不少成果将付诸东流。焦念民说,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都能赚钱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这样的市场也是不正常的。目前我国糖业的现状,就像一个病人被注入一剂强力补药,虽然可以暂打起精神,却可能延误正常治疗。
——食糖流通体制改革滞后
食糖产销体制改革以来,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糖业本身特点的食糖流通体制。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总经理吴卫南对记者说,流通企业散而小,流通秩序混乱,投机过度的现象不仅影响到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影响到食糖消费量的扩大和糖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要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国家的有效管理与调控。只有国家依法管理行业,依法调控市场,而且这种调控必须是稳定透明和可预见的,同时建立起工商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农工商各得其所的管理体制,我国糖业才能进入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国内外糖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证明,国家对糖业的有效管理与调控是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郭声琨说,行业要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妥善处理好糖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关系,即处理好蔗农、糖企、糖商以及消费企业的关系,保证各方合理利润;必须规避国际市场及农作物丰欠对食糖市场带来的影响。这些靠单个企业、靠行业的力量似乎很难完成,仅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采用行政、经济等手段,协调好利益分配,引导糖价回归合理水平。
马占平说,考虑到农民增收,企业利润,糖商利润,消费环节的承受能力,蔗糖产量应该稳定增加,但增加量应小于销售量,因为糖必需进口,如果产量超过消费量糖价就会下跌,国家宏观调控将会很困难。因此种蔗面积应稳定,主要是从提高单产等方面入手。
目前,食品行业普遍反映糖价过高。糖价应与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相适应,像美国、欧盟糖价在600美元/吨,我国向他们看齐比较困难。国内糖价应该和国际糖价相比较而不是跟着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