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茶叶出口现状和对策

  (2006-05-15)
    继今年1月欧盟增加出口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后,5月1日,日本政府规定144个品种的茶叶必须接受检测,内容涉及重金属、微生物及细菌的含量等,且必须一律达标。日本和欧盟是江西茶叶的主要出口地区,面对这样的情况,江西茶叶如何寻求新的出口增长点,突破欧盟及日本的茶叶贸易壁垒,成为一道新课题。

  现状

  茶叶出口贸易难做了

  张学坪是江西达博文贸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专门从事茶叶出口贸易。在欧盟、日本的设限相对宽松时,其公司年出口红茶、绿茶1000多吨没问题,但今后就很难说。张学坪说:“假设生产10公斤茶叶,原来可出口5公斤,但今后也许只能出口2公斤,出口量将会大幅下滑。”

  “我有一批茶叶即将出口日本,5月初,送了几份茶叶样品去检测,仅新增的检测费就达1000多元,已经一个多星期了,还没收到检测结果。由于5月1日日本正式实施新标准,把德国、美国等国未涉及的微生物及细菌等都列入检测范围,这次送去的样品是否能通过是个未知数,估计有点难。”11日,在“江西省2006名优茶评比活动”现场,张学坪对记者不无担忧地说。

  有此感想的不仅是张学坪一个人,九江恒信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经理夏尚宁表示,日本、德国等国开出的条件可能其本国也做不到。就茶叶铅含量来说,目前国际标准是2PPM,而日本则为0.02PPM,达到此标准太难。

  据张学坪介绍,2005年江西年出口茶叶6000吨左右。但按日本、欧盟开出的限制条件,今年能保持此出口量就不错了。

  观点

  条件虽苛刻有弊也有利

  在与英国茶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夏尚宁注意到,由于东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他们并不看重中国的茶叶品牌,只要质量达到其相应的标准就行。事实上,在国外最畅销的是中低档茶叶,高档茶叶的国外消费群多数是华人。

  夏尚宁称:“全国出口的茶叶以中低档为主,外商看中的是实惠、健康的茶叶。比如英国某公司就专门指定武宁县一个茶场作为其茶叶生产、供应基地,并在英国备案,因为这里的环境适合生产符合其标准的茶叶,如此就不担心茶叶出口受限制的问题。”

  张学坪说,既然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出了苛刻的条件,只能适应,根据对方提出的条件种植及加工茶叶,不愁茶叶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问题。

  对策

  建立适应出口标准的茶叶基地

  “欧盟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达到了193项,我国茶叶出口欧盟一度受阻,出口量逐年下滑。今年日本、欧盟又提出更苛刻的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再一次考验江西的茶叶出口贸易。”省茶叶协会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吴东生表示,要应对日本、欧盟的茶叶贸易壁垒,只能从“土地到茶杯”这一过程中抓好每个环节。选择原生态的地理环境,严格把关所购买的农药、化肥。采摘、包装、储运的过程须更加讲究。另外,江西茶叶企业需整合实力,加大投资,建立适应国外茶叶出口标准的茶叶基地。

  张学坪称,欧盟的茶叶出口标准相对日本来说要松一些,建议茶农打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农药,江西的部分茶叶生产厂家可以做到。日本的规定过于严苛,茶叶生产商难以做到,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放弃日本市场。( 大江网-信息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