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中国工程院和农业部共同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世界银行(WB)、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畜牧研究所(ILRI)等机构联合支持的“国际畜牧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致辞时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2005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7700万吨、2860万吨和2845万吨,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肉类、蛋类总产量名列世界第一。人均肉类占有量58.5千克,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禽蛋占有量21.9千克,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畜牧业产值达到1300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亿多人。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20%左右,在一些畜牧业主产区已超过50%。
牛盾指出,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是,畜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生产、动物疫病控制等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稳步推进,畜产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饲料生产和供应能力增强,安全优质饲料比重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草原资源利用更加合理,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牛盾透露,中国将重点抓好六方面的工作,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第一,构建发达的畜禽种业体系。建设新型的良种繁育体系,科学高效地选育推广品质优良、适应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且生产性能高的畜禽牧草品种,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提升畜牧业市场竞争力。
第二,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基地。建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饲料工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要求,实施三元种植结构,建设优质饲料土产基地,扩大饲料生产,广辟饲料来源,保证质量安全,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坚持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加快建设、永续利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努力实现草原绿起来,草原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
第四,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强化推广示范,实现良种、良料、良法相配套,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率。
第五,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畜牧业生产、畜产品流通和消费。创新经营机制,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第六,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增强防控能力,提高防控水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来源:农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