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尚存5个突出问题

  (2004-10-20)
    9月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把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到前所未
有的高度,对加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那么,当
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如何?百姓在哪些食品种类上可以放心消费?
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10月15日,在全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
作座谈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指出,全国食品市
场秩序有所好转,但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郑筱萸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
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地方政府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切入点,深
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取得了新成绩。食品安全工作在食品源头污染治理、打击制售假劣食
品违法犯罪活动以及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都有新进展。
  今年蔬菜农药残留和瘦肉精检出情况比较乐观。从今年7月份的
例行监测结果看,全国37个城市蔬菜(抽检51种蔬菜、3988个样品)
农药残留不合格率为9.2%,超标率比去年同期(19.0%)下降了9
.8个百分点;16个城市畜产品(抽检样品1281个)中瘦肉精检出率
为1.5%,基本保持了去年集中整治后的水平。北京、天津、上海、
深圳、广州养殖虾中氯霉素的检出率连续三次为零。
  各地食品生产经营市场秩序有所好转,基本建立起索证、索票制
度。据全国23个省(区、市)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建立索证、索
票制度的企业266,099家,其中新增41,359家;已建立自检制度的
企业达69,820家,新增16,057家。福建、贵州、四川、江苏、深圳、
青岛、大连等地还建立了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保证市民可以放心消
费。
  郑筱萸强调,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是保证百姓
放心吃饭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相关监管部门常抓不懈的工作。目前,
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上半年,24个省(
区、市)共检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1,287,926家;取缔无卫生
许可证的生产企业3907家,经营企业30,755家;取缔无营业执照的
生产企业4764家,经营企业57,579家;吊销卫生许可证639个,营业
执照997个;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店(馆)9722家;罚款9602.5
万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了市场。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截至今年9
月底,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全面启动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试点工作,其中除黑龙江在全省推动这项工作外,有33个市(区、县
)成为省级试点城市,粮油、肉类和儿童食品行业109家企业成为首
批试点企业,此外有部分省市把调味品、乳制品和饮水行业列为省级
试点行业。
  郑筱萸指出,从今年上半年发生的阜阳劣质奶粉、广东毒酒等食
品安全事故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监管任务
十分艰巨。
  第一,种、养殖环节的污染问题。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
位,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严重,国
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生产、使用的农药、兽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仍有
发生。
  第二,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比较多。突出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
多、小、散、乱。一百多万食品生产单位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
庭小作坊,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
  第三,食品流通秩序比较乱。全国食品经营企业达三百多万家,
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
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
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一些经营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
过期或变质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标志、
滥用标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四,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相对薄弱。不法分子往往将假劣食品销
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农民购买食品时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蒙受损失。在阜阳奶粉事件中,农民的权益受到最直接、最严重的伤
害。
  第五,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国际贸易。近期媒体对
阜阳奶粉、龙口粉丝和四川泡菜等食品安全案件的连续报道,引起了
日本、美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严重关注,并相继采取
设限措施。5月份粉丝出口同比下降了25.2%,罐头对港出口下降了
30%。
  郑筱萸最后强调,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
抓手”,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
定》,推进食品安全工作。一要认真学习。二要明确责任,努力提高
综合监管工作水平。三要突出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食品放心工程。
四要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五要加强沟通,建立食品安全
信息沟通机制和信息报送网络。六要以食品安全引导食品产业的健康
发展。七要积极推进地方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强化地方政府食品
安全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