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食品工业 发展县域经济

做强食品工业 发展县域经济
——永丰县发展食品工业的对策思考
  ○永丰县县长 刘玉东
  近年来,永丰县紧紧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食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1、初步形成了以四大行业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
全县现有食品加工企业32家,其中蔬菜类加工企业12家;茶类加工企业2家;饮料和酒类加工企业8家;食用菌类加工企业3家;保健食品加工企业3家;其它类加工企业4家。在这32家企业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有3家;1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50~100万元企业13家。2001年,全县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2.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4亿元,上缴税收501万元。初步形成了以茶油、蔬菜加工、粮食加工、酿酒制造业为主导的食品工业支柱产业。江西绿海油脂公司、江西绿丰食品公司等企业资产总量日益扩大。绿海公司的生产总值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增长,2001年达到1100多万元。江西绿丰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蔬菜能力2000吨,公司的销售收入今年将达到500万元以上,明年预计可突破1000万元大关。
2、一批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到扩大。
我县32家食品加工企业,共有产品200多种,“绿海”茶油、“全顺”薯粉丝、“美媛春”口服液、“永叔公”豆腐乳、“我家”泡菜、“泷冈”护肝茶、芦荟茶等一批名优特产品,闻名遐迩。“绿海”茶油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0年“绿海”商标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茶油产品产销量在江西省特产食用油市场上产销量均占首位。此外大米、大蒜、生姜、食用菌、白莲、淮山等加工产品也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通过打绿色牌,走绿色路,大力实施绿色食品战略,绿色食品生产已初具规模,共有3大类6种产品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识,“绿海”茶油、山药粉、“老峰农”蜂蜜、“绿丰”蔬菜、“全顺”粉丝等产品,依靠绿色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永丰是农业大县,农产品数量多、品种全,为解决农产品加工率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发展了以蔬菜为主的加工业;二是延长加工链条。如绿海公司产品由原来单一的茶油扩充到集淮生、小竹笋、茶皂素于一身的多种类食品加工;三是大力发展民间流通组织。2001年,全县住外贩运蔬菜26万吨,生猪10万头。目前,全县农产品商品率达到50%以上。
以上情况表明,我县食品工业有骨干企业可供扶强,有优势产品可供做大,有广阔的市场可供利用。
牗二牘
 尽管永丰食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把它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还必须解决以下面临的问题。
1、企业综合规模小。永丰目前的食品加工业,95%以上是小型企业,32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产值不到100万元,经营规模小而散,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有影响的产品如“金纳尔”啤酒、“老蜂农”蜂蜜、“永叔公”腐乳年产值尚未突破500万元。永丰藤田地区有悠勺的薯粉加工历史,却始终停留在单家独户,提篮小卖的作坊式经营状态。
2、科技含量不高。
永丰的食品工业还处于粗加工阶段,产品档次普遍较低,深加工的产品少,特别是要求农产品按照特定的品种和一定质量标准进行规格化生产的现代食品制造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绿海”茶油,因技术缺陷,气温一低较易受冻变色,传统的红薯粉丝工艺较简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永叔公”豆腐乳包装设备落后。绿丰公司只能进行脱水与腌制两项工艺,与国外一些先进蔬菜加工企业采用真空冻干新技术,其产品售价是脱水生产的10倍相比,差距较大。
3、经营水平低。
一是企业内部管理粗放。二是营销手段呆板。品牌意识不强。县内食品工业,缺乏整体规划,品牌杂乱。企业每年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极少,缺乏商标意识,已注册的食品只有5家,一些有传统特色的名优特产品都没有注册。三是专业人才缺乏。
4、农产品加工率低。
永丰每年的蔬菜产量达到30万吨,但主要以鲜销为主,用于加工非常少,加工也主要以粗加工为主,许多特色农产品,大多待字闺中。农产品加工率低的现状使得食品工业与农业联系不紧,企业加工与农民种养相脱离,农产品的供给结构与加工企业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一方面,农产品出现卖难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却苦于无原料加工而无法启动。
牗三牘
  实践证明,食品工业的“一业兴起”,将带动“百业兴旺”,不仅能带动农业结构调整,而且能带动地方工业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食品工业将成为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部分进口食品的关税将大幅度下降,这对发展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与挑战,必须扬优成势,扬长避短,做大做强食品工业,把食品工业发展为永丰经济的主导产业。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经济发展战略,号召把江西建成食品大省,并出台一系列倾斜政策。永丰是农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70.6%。境内山青水秀、气候湿润、物产丰饶,是江西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著名的“辣椒之乡”。被列入全国首批江西唯一的创建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既盛产大米、红薯、蔬菜、花生、大蒜、水果、瓜类、食用菌、豆类等传统食品;又有百合、大姜、淮生、藤田大蒜、扁萝卜、香菇豆、芭蕉芋、白莲、灵芝等特色产品,发展食品工业的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永丰县应发挥资源优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广大农民大办食品工业,搞好产、加、销,实现增产增收。力争三年内食品工业产值与其他地方工业产值比达到50%,使之逐渐成为支柱产业。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要适应城市食品多样化、农村食品商品化、家庭食品社会化、外贸食品高档化、食品结构营养化的要求,必须应用现代科技技术,着力工艺攻关,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一是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吸纳具有专业特长的科研人才,对支持、参与食品研制开展,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二是组织专人外出学习培训,赴先进地区的优秀食品企业参观学习技术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等;三是及时捕捉、利用省内外先进食品企业的科研成果,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我县食品的深加工中去;四是加强与外地食品企业的“联姻”。
3、培育龙头,实现规模化经营。
要改善我县食品工业“小、散、弱”的现状,必须发展龙头企业的作用,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一要用足优势,培植龙头企业。特别要利用我县生态优势,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优势,做好蔬菜加工这篇文章,突出一、二个品种,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创出牌子,扩大规模。重点对绿丰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促其抓好好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加快低成本扩张,带动蔬菜加工产品的开发。二要对现有几个农业产业化萌芽企业,加大服务,着力培植。如通成罐头食品厂、泷冈茶厂等,进行配套服务,在本地建立企业自己的基地。三要组建食品加工集团。要把永丰的食品工业做大、做强,必须充分利用现有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幅射面广、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有意识引导几个实力较强,品种类似的企业合股组建,联合开发,筹集必要的发展资金,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如“永叔公”豆腐乳、“我家”泡菜系列、“全顺”薯粉丝等可以绿海油脂公司为龙头组建集团公司,由公司统一企业形象设计,统一产品形象,统一策划宣传,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带动其产品的发展。同时要摒弃小作坊式的家庭管理,融入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实行规划化运作,标准化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4、建立基地,加快产业化建设。
建立农产品基地是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基础。要围绕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格局,重点要潭城、坑田、佐龙等乡镇建立肉牛基地,在中村、潭头、龙冈等乡镇建立毛竹基地,在鹿冈、潭城等乡镇建立食用菌基地,在君埠、龙冈、上固等基地建立白莲、生姜基地,在藤田、陶唐、瑶田等乡镇建立大蒜、红薯基地。基地建设要引导食品企业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加强与农户的联合,形成公司+农户或企业+基地+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原料生产供应和加工销售格局,促进农业生产向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5、开拓市场,创造名牌产品。
市场占有率是企业产品优势的直接体现。强攻食品工业,必须加大营销力度,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一要通过各种新闻发布会、博览会、展销会、经贸洽谈会、因特网等方式,全方位展示我县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开发的食品,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树立我县食品工业的整体形象。二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经常深入外地搞推销。条件成熟的可自己进城办专卖店、连锁店和专营店,建立销售网络,扩大产品知名度。无条件的可搭别人的“车”,进入各大超级市场销售。三要通过实施名牌战略,精心培育一批名牌食品,努力扩大名牌产品比重,对现有的名牌产品,想方设法再提高档次,争创国内、国际名牌。
6、加强领导,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关键要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系统工程来抓,成立发展食品工业领导小组,安排一名县级领导任组长,协调食品工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二要强化服务措施。建立县级领导帮扶制席和部门帮扶制度,功实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禁任何单位到企业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三要优化发展环境。为加速食品工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鼓励扶持更多的个体私营业主、以及更多的外商投身食品工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重点在资金、技术、土地、税费等方面予以更多的扶持,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佳、发展潜力大的企业。■